1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湖南 | 記者調查:小農(nong) 機開進丘陵山地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湖南 | 記者調查:小農(nong) 機開進丘陵山地

  • 分類:媒體(ti) 報道
  • 作者:黃強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8-13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湖南 | 記者調查:小農機開進丘陵山地

【概要描述】

  • 分類:媒體報道
  • 作者:黃強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8-13
  • 訪問量:0
詳情

引 子

地處丘陵山區的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人均耕地僅(jin) 0.72畝(mu) ,且田塊窄小又分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卻達78.82%。

稻浪滾滾,機聲隆隆。7月中旬,雙峰縣早稻陸續開鐮收割。雙峰縣鑫農(nong) 農(nong) 機服務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出動6台收割機、5台旋耕機、2台插秧機和5台拋秧機,對合作社種植管理的稻田開展機械化作業(ye) 。

“這裏麵積最小的一塊田隻有一分,但小農(nong) 機可在地裏暢通作業(ye) ,已實現耕種收全環節機械化。”指了指身邊剛拋下秧苗的水田,鑫農(nong) 農(nong) 機服務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葛可為(wei) 說,“我們(men) 這兒(er) 田塊窄小、坎高土薄,過去農(nong) 機進不了田,到了農(nong) 忙時節,一家人得起早貪黑忙上好幾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農(nong) 業(ye) 機械化是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關(guan) 鍵抓手和基礎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發展農(nong) 業(ye) 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機械化、智能化,給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麵積達6億(yi) 多畝(mu) ,占耕地總麵積的三成左右。受地形條件等因素影響,丘陵山區目前仍然是我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的薄弱區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2021年12月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規劃》指出:“從(cong) 區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區機械化發展較快,南方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發展較慢,典型丘陵山區縣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低於(yu) 50%。”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2022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其中提出“全麵梳理短板弱項,加強農(nong) 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guan) ,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研發製造並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予以長期穩定支持”。《“十四五”全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規劃》也明確要求“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nong) 業(ye) 機械化短板”“推進適宜裝備研發推廣”“推進農(nong) 田宜機化改造”“推進作業(ye) 服務模式創新”。

近年來,雙峰縣支持引導本地農(nong) 機企業(ye) 研發推廣適應丘陵山區耕作特點、覆蓋農(nong) 作物種植全鏈條全環節的小型農(nong) 機,開展農(nong) 機技術服務培訓、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宜機化改造,推動實現小型農(nong) 機用得上、用得好。2019年1月,雙峰縣入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的“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農(nong) 忙時節,記者走進雙峰縣的田間地頭,聽小農(nong) 機開進丘陵山地的故事。

合作社理事長葛可為(wei) ——

  “山地用上小農(nong) 機,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既省時省力,又增產(chan) 增收”

水田裏,葛可為(wei) 駕駛著小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一排排稻穗被利落地收割,稻稈經機器粉碎後從(cong) 後側(ce) 排出就地還田。收割完成,葛可為(wei) 將收割機開上機耕道,按下“送糧”鍵,一粒粒稻穀經一根圓形管道落入三輪車貨廂,隨即被運往合作社進行烘幹作業(ye) 。

站在田埂上,65歲的雙峰縣荷葉鎮神衝(chong) 村村民曾廣德笑意盈盈,言語間透著豐(feng) 收的喜悅:“我家兩(liang) 畝(mu) 多水田,半個(ge) 小時就收完了,收了900多公斤稻穀呢!”

這幾年,隨著年歲增長,曾廣德體(ti) 力大不如前。家裏的承包田,他種了雙季稻,將耕田、植保、收割這類活交給葛可為(wei) 開辦的農(nong) 機合作社承擔,自己隻管育秧、插秧、灌溉等。

收割作業(ye) 一結束,曾廣德便用鋤頭在田埂挖了一個(ge) 口,一股清水立時從(cong) 水渠流進田裏,“明天一早,老葛過來耕田,滅茬、耕翻、耙地等都是機械化操作,半個(ge) 鍾頭就能完工。我當天就能插完秧,比過去省勁多了。”

“過去幾乎沒有機器用,哪輕鬆得起來?”回想起20多年前農(nong) 忙時的情形,58歲的葛可為(wei) 告訴記者,“手拿鐮刀割稻穗,犁田耙田加整地,還要爭(zheng) 水栽禾苗,家裏3畝(mu) 田起早貪黑要忙一個(ge) 星期。”

2000年1月,葛可為(wei) 把自家水田無償(chang) 托付給鄰居耕種,自己和妻子到省城長沙經商,一去10多年。

2013年回鄉(xiang) 過年時,葛可為(wei) 兩(liang) 口子偶然來到位於(yu) 縣城的農(nong) 機交易市場。一台台小農(nong) 機,讓他們(men) 眼前一亮,也捕捉到商機。“沒想到現在有這麽(me) 多適合我們(men) 丘陵山區機械化作業(ye) 的小農(nong) 機。”夫妻倆(lia) 很快決(jue) 定回神衝(chong) 村創業(ye) ,和幾名村民共同出資成立了鑫農(nong) 農(nong) 機服務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我們(men) 的小農(nong) 機很受歡迎,通過種糧和開展農(nong) 機技術服務,去年合作社純收入149萬(wan) 元。”指了指身邊一台雙峰縣出產(chan) 的微耕機,葛可為(wei) 邊介紹邊演示:這台高1米、耕幅1米的微耕機,重量輕,個(ge) 頭小,能在小地塊作業(ye) ,配上相應機具,還兼備噴水、抽水等功能。

“在我們(men) 丘陵山區,田塊‘碎片化’現象比較普遍,有的水田即便成片流轉,因受地形條件影響難以完全拆除各地塊間的田埂,農(nong) 機仍隻能在小塊田裏作業(ye) 。”葛可為(wei) 說,“我們(men) 合作社辦得紅火,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搭上了當地大力發展小農(nong) 機產(chan) 業(ye) 、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nong) 業(ye) 機械化短板的快車,經過適地化改造、研發出的小農(nong) 機輕便靈巧,解決(jue) 了丘陵山區農(nong) 機‘下田難’‘作業(ye) 難’問題。”

不隻耕種,在育秧、烘幹、脫粒等環節,小農(nong) 機也發揮著大作用。葛可為(wei) 說,過去人工育秧,秧苗分布疏密不均、發育先後不一,一畝(mu) 秧田供應約15畝(mu) 大田的秧苗。采用機械化育秧,秧苗分布均勻、生長一致,一畝(mu) 機育秧田能供近20畝(mu) 大田的秧苗,有效節省了育秧田麵積,提高了耕地利用率。

“山地用上小農(nong) 機,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既省時省力,又增產(chan) 增收。”葛可為(wei) 介紹,目前合作社已購買(mai) 各類小農(nong) 機70多台(套),為(wei) 周邊10個(ge) 村的500多戶小農(nong) 戶提供社會(hui) 化服務。

雙峰縣共有55.5萬(wan) 畝(mu) 水田。截至去年底,全縣一季稻、雙季稻播種麵積合計達到99.81萬(wan) 畝(mu) ,稻穀總產(chan) 量44.92萬(wan) 噸,實現穩中有增;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8.82%,同比增長2.3%。

農(nong) 機企業(ye) 負責人劉若橋——

  “丘陵山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麵臨(lin) 什麽(me) 難題,產(chan) 品就著力解決(jue) 什麽(me) 難題”

第二天,葛可為(wei) 如約來給曾廣德耕田。

“老葛,又換新機器啦?這新機器好在哪?”曾廣德發現,葛可為(wei) 今年駕駛的旋耕機和往年不一樣:以前是輪胎式的,現在是履帶式的。

“好處多著呢!”葛可為(wei) 鑽進駕駛室,撥動身旁的操作杆,旋耕機隨即在秧田裏平穩穿梭,前行、轉彎、調頭,犁深、耙細、撫平……不一會(hui) 兒(er) ,兩(liang) 畝(mu) 多水田便翻耕完畢。

前些年,葛可為(wei) 購買(mai) 了幾台輪胎式大型旋耕機用於(yu) 平整土地。可是幾年下來,耕作土層一年比一年軟。一次,旋耕機開進一塊水田,轉了兩(liang) 圈就陷進泥裏,足足有一米深。

“傳(chuan) 統的大型旋耕機在我們(men) 這裏‘水土不服’,這種采用履帶式設計的旋耕機,輕便靈活,接地壓力小,機身不易陷入稀泥,也不會(hui) 對土質造成傷(shang) 害。”葛可為(wei) 介紹,機身還加裝了用於(yu) 施肥、起壟的設備部件,可以一機多用。

這款履帶式旋耕機,是湖南省3499拉斯维加斯官网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生產(chan) 的。“農(nong) 民需要什麽(me) ,就研發生產(chan) 什麽(me) ;丘陵山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麵臨(lin) 什麽(me) 難題,產(chan) 品就著力解決(jue) 什麽(me) 難題。”公司董事長劉若橋說,“我們(men) 立足丘陵山區特點與(yu) 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實際,研發耐用可靠的小農(nong) 機。”

為(wei) 做好小農(nong) 機的生產(chan) 研發,劉若橋這些年經常帶隊到田間地頭調研。2015年7月,他來到雙峰縣永豐(feng) 鎮的一個(ge) 小山村,了解村民使用農(nong) 機作業(ye) 的情況。村民向他反映,山腳下的田大都是深水田,水分多、泥層軟,3499拉斯维加斯官网公司生產(chan) 的旋耕機雖然小巧,適應山區作業(ye) ,但輪胎經常會(hui) 陷進泥裏,開不出來。

畢業(ye) 於(yu) 湖南農(nong) 學院(現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機係的劉若橋,在村裏調研時看到挖土機爬坡過坎的施工場景,受到啟發:把旋耕機的輪胎換成履帶,能不能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回到公司後,他當即組織科研人員開展論證、研發。2016年初,履帶式旋耕機研發投產(chan) ,頗受市場歡迎。

這樣緊貼生產(chan) 實際的研發不是個(ge) 例。一款售價(jia) 1000多元的小型碾米機,這些年已曆經多次更新迭代,性能不斷優(you) 化。

一次,劉若橋到雙峰縣青樹坪鎮調研公司生產(chan) 的小農(nong) 機使用情況。一名村民告訴他:“碾米機很耗電,一啟動,堂屋的電燈就不亮了!”

原來,當地一些村民家中電壓較低,帶不動碾米機運轉。針對這一問題,公司反複試驗、研發改良,通過改裝碾米機蓋上的配件,以此減輕碾米機工作負荷,降低所需電壓。

這樣的技術改進還有很多:通過加裝振動篩,可以輕鬆去除稻穀裏夾雜的沙粒;通過研發圓筒篩,擴大了篩除雜質的麵積,進一步降低碾米機能耗。“每一次技術革新,都致力於(yu) 更好解決(jue) 生產(chan) 實際中的問題。如今,公司生產(chan) 的碾米機年銷售量達到10萬(wan) 多台。”劉若橋介紹。

婁底市政協副主席、雙峰縣委書(shu) 記彭石清介紹,雙峰縣現有80多家農(nong) 機生產(chan) 企業(ye) ,其中規模以上企業(ye) 60多家。“這幾年我們(men) 持續出台助推農(nong) 機企業(ye) 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當地農(nong) 機企業(ye) 瞄準丘陵山區需求開展技術研發攻關(guan) ,推動研發一批輕便、實用、實惠的中小型農(nong) 機。”

近年來,雙峰縣每年撥付專(zhuan) 項資金,重點支持農(nong) 機企業(ye) 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縣裏科技、工信、農(nong) 機部門等組織3499拉斯维加斯官网公司等5家龍頭企業(ye) ,引進技術專(zhuan) 家,牽頭組建雙峰縣丘陵農(nong) 機研究院,圍繞關(guan) 鍵技術、重要零部件開展科研攻關(guan) 。“科研帶動,雙峰縣小農(nong) 機產(chan) 品已有60多個(ge) 品種、300多種型號,為(wei) 我們(men) 丘陵山區推動農(nong) 業(ye) 機械化作業(ye) 打下了基礎。”彭石清說。

縣農(nong) 機技術推廣培訓中心主任郭棟梁——

  “加大補貼、開展培訓,有效解決(jue) 了農(nong) 機買(mai) 不起、不會(hui) 用的問題”

一年一度的湖南省農(nong) 業(ye) 機械、礦山機械、電子陶瓷產(chan) 品博覽會(hui) (以下簡稱“湘博會(hui) ”),每年都會(hui) 吸引不少農(nong) 機企業(ye) 參展。葛可為(wei) 這些年也從(cong) 不缺席,總能挑中心儀(yi) 的農(nong) 機具。

去年12月,第十二屆“湘博會(hui) ”在雙峰縣舉(ju) 行。開幕當天,葛可為(wei) 就逛起了展會(hui) ,展廳展出的一台有序拋秧機引起他的注意:輕便靈巧的機身,每天可拋秧100畝(mu) 田,秧苗分布均勻整齊,畝(mu) 產(chan) 還能增加10%。

現場刷卡付款,葛可為(wei) 以5萬(wan) 多元的優(you) 惠價(jia) 格購買(mai) 了這台設備,“算上國家、省、市、縣四級補貼,補貼力度超過50%,很劃算。”

2020年3月,湖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省財政廳印發《進一步強化農(nong) 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的若幹措施》,明確“開展重點急需機具累加補貼”“鼓勵各地實施糧食生產(chan) 薄弱環節機具累加補貼”“著力建設漢壽智能農(nong) 機產(chan) 業(ye) 園和雙峰農(nong) 機特色小鎮”。雙峰縣陸續出台政策,將省裏規定的10大類21個(ge) 小類51個(ge) 品目的農(nong) 機具全部納入補貼範圍,對有序拋秧機等糧食生產(chan) 薄弱環節農(nong) 機具給予一定額度的累加補貼。今年以來,雙峰縣已累計發放農(nong) 機購置補貼1500餘(yu) 萬(wan) 元,補貼農(nong) 機具3400多台(套)。

買(mai) 得起,還要用得好。葛可為(wei) 記得,自己2014年剛學駕駛插秧機時,讓機器直行都費勁,熟練的農(nong) 機手一天能插秧40畝(mu) 田,他最多插10畝(mu) 。如今,葛可為(wei) 不但駕駛技術嫻熟,還會(hui) 相關(guan) 的維修。

“老葛,插秧機軸承斷了,能不能幫忙看看?”今年7月的一天,葛可為(wei) 接到一名農(nong) 機手打來的電話,趕忙帶上工具箱來到地裏。到達後,他麻利地用扳手擰開螺絲(si) ,拆下舊軸承,再把新的裝上去,檢查確認其他組件狀況。不到20分鍾,插秧機便恢複了作業(ye) 。

“農(nong) 時不等人,農(nong) 機手也要成為(wei) 農(nong) 機修理方麵的一把好手。”葛可為(wei) 告訴記者,這些年縣裏舉(ju) 辦有關(guan) 農(nong) 機操作方麵的培訓班,他都報名參加。為(wei) 插秧機更換軸承的技術,就是今年初在縣裏舉(ju) 辦的水稻機插機拋技術培訓班上學來的。

2018年1月,鑫農(nong) 農(nong) 機服務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彭浩東(dong) 參加了植保無人機操作技能培訓,給合作社農(nong) 機服務開展帶來了新技術。“植保作業(ye) 由‘身上背’變成了‘天上飛’。過去,為(wei) 40畝(mu) 稻田噴灑農(nong) 藥要兩(liang) 天,如今隻要20分鍾。”烈日當頭,無人機頂著日頭飛行,彭浩東(dong) 站在樹蔭下操作,“通過手機軟件設定飛行路線、速度和噴灑量,不傷(shang) 秧苗,還能減少農(nong) 藥使用量。”

近年來,圍繞提高農(nong) 機操作和農(nong) 機維修等技能,雙峰縣持續組織開展培訓,著力打造高素質的農(nong) 機技能人才隊伍。縣農(nong) 機技術推廣培訓中心主任郭棟梁說:“培訓不隻是在課堂上,隻要村民有需求,我們(men) 隨時上門服務,在幫助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中開展實操教學。”

今年春耕期間,鎖石鎮梽木村種糧大戶王庚件給縣農(nong) 機技術推廣培訓中心打來電話。原來,近300畝(mu) 稻田插秧在即,他的插秧機卻出現故障,不執行操作指令,還發出“哢哢哢”的異響。

一小時後,郭棟梁趕到村裏,他卸下插秧機機身蓋,仔細檢查零部件,終於(yu) 找到故障原因:電子平衡尺和電子平衡機咬合不到位,發出異響。平衡裝置出現問題,導致機器無法正常執行操作指令。

忙活了幾個(ge) 小時,郭棟梁帶人一邊維修機器,一邊給王庚件分析故障原因,講解維修操作原理。王庚件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既解決(jue) 了問題,又讓我學到了知識,下次再出現這樣的故障,我自己就能處理。”

“加大補貼、開展培訓,有效解決(jue) 了農(nong) 機買(mai) 不起、不會(hui) 用的問題。”郭棟梁介紹,近年來雙峰縣每年舉(ju) 辦各類農(nong) 機技術培訓10多場,年均培訓600餘(yu) 人次。

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謝聯宇——

  “土地連片流轉、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助力解決(jue) 農(nong) 機下田難、作業(ye) 難”

稻田裏吹來的風,夾雜著禾苗的清香。農(nong) 忙時節,望著葛可為(wei) 將拋秧機開上田埂的場景,他的妻子賀俊青回憶起徒手搬農(nong) 機的往事。

20多年前,葛可為(wei) 花了300多元買(mai) 了一台小型耕整機,雖說一天能平整3畝(mu) 地,搬運卻是個(ge) 大難題。“田埂高出水田一米多,農(nong) 機不能直接開到田裏,隻能拆解成幾個(ge) 部分,分開搬運進田,組裝後再使用。”賀俊青說,“有一年農(nong) 忙,忙到夜裏才幹完,我們(men) 兩(liang) 人抬著發動機往田埂上搬,結果我腿一軟,就被機器壓陷進了泥裏。”

如今情況大不同。葛可為(wei) 指著稻田旁3米寬的機耕道說,“這條機耕道先前是泥巴路,遇上下雨天,拖拉機剛從(cong) 這丘田開上來,就滑到那丘田裏去了。現在你看,泥巴路上鋪了碎石子,即便下雨天,農(nong) 機進出也不打滑。”

雙峰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謝聯宇介紹,雙峰縣近年來持續開展農(nong) 田宜機化改造,實施包括修複機耕道、完善灌溉溝渠、山塘防滲護砌等在內(nei) 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已陸續完成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45.63萬(wan) 畝(mu) 。

“改地適機”、規模化經營,都以土地流轉為(wei) 基礎。然而,這個(ge) 問題也曾讓賀俊青頭疼,“我們(men) 2013年剛返回神衝(chong) 村創業(ye) 時,村裏多是‘鬥笠田’‘巴掌田’。為(wei) 連片流轉土地,我們(men) 常挨家挨戶上門溝通。”

這兩(liang) 年,賀俊青直接與(yu) 相關(guan) 村集體(ti) 簽訂協議,就能流轉連片的水田,“我們(men) 合作社流轉的3000多畝(mu) 水田來自8個(ge) 村的600多戶村民。村裏出麵征求村民意見,讓我們(men) 可以安心搞生產(chan) 。”

這兩(liang) 年,為(wei) 支持合作社和大戶規模化種糧,雙峰縣逐步探索以村民小組為(wei) 單位推進整組土地流轉,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前提下將零碎地塊“打包”流轉,解決(jue) 土地連片流轉難的問題。截至目前,全縣已流轉水田30.79萬(wan) 畝(mu) ,流轉率超過55%。

謝聯宇說:“土地連片流轉、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助力解決(jue) 農(nong) 機下田難、作業(ye) 難,讓小農(nong) 機不僅(jin) 用得上,更能用得好。”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相關產品

2Z係列插秧機
更多 白箭頭 黑箭頭
NY1002履帶式拖拉機
更多 白箭頭 黑箭頭
3499拉斯维加斯官网稻穀智能烘幹、倉儲中心成套設備
更多 白箭頭 黑箭頭